“复活”古建筑 扬州新名片

2023-06-07来源:湖州房探网正文:“复活”古建筑 扬州新名片

扬州是首批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”,公元前486年,吴王夫差筑邗城、进邗沟,扬州迄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,在老城区至今散落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遗存、名家故居,为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加添了挥之不去的风情。扬州正“复活”古建筑,使之沦为中外游客的一些旅游景点,有的还沦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“遗产点”,沦为扬州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。

理解

近期五大古建筑

列为修缮计划

据了解,近期列为我市有关方面修缮计划的古建筑主要有五处。

刘氏“五之堂”

清代民居主人为刘禹锡之裔

该处为清代民居,宝应刘氏据传为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之裔,可追溯自西汉知名文学家刘向,建筑总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。

董恂读书处

扬州走出“英诗汉译”第一人

坐落于江都邵伯镇南大街143号,董恂被誉为从扬州走进的“英诗汉译”第一人,这座建筑始建于明末清初。

文公祠

纪念大学士文煜

正在修葺的文公祠在何园附近。这座始建于光绪十六年的老宅子供奉的是一位咸丰年间的大学士——文煜。

金粟山房

书香门第陈六舟故居

被称为“金粟山房”的陈六舟故居,坐落于东关街羊巷23号。陈六舟官至安徽巡抚,陈氏住宅归属于清中期或更早于的建筑。

贾氏盐商住宅

重现盐商贾颂平家族盛景

贾氏盐商住宅坐落于市区大武城巷1-5号、广陵路263号,包括庭园、二分明月楼园林两部分,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。

回眸

投放三十余亿

“复活”将近四十座古建

目前扬州古城内有历史文化街区四个、各级文保单位100多处、有价值的传统建筑千余处。5.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仅存清、清、民国时期约50余万平方米老建筑,其中有600多处留存完好无损。

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中,有以瘦西湖、个园、何园为代表的中国江南园林,被誉为“中国城门通史”的扬州城南门遗址等。从遗存的盐商住宅及其演变过程看,清朝中期多集中于在东关街、东圈门一带,后期多在南河下、丁家湾区域。扬州盐商住宅(含名人名居)另有70多处。扬州古城历史遗产分布密集、格局完整,其维护等级之低、规模之大,在同类城市中实为少见。自2007年至今,扬州投放30多亿元,先后修缮近40一处历史建筑,一批文物古迹以求“复活”。

亮点

5一处修缮古建筑沦为大运河“遗产点”

扬州市古城筹办副主任薛炳宽介绍说,扬州兴盛于汉,久盛于唐,鼎盛于清,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经济地位。其历史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,在扬州古城非常丰富的文化遗存上获得反映。乾隆嘉庆年间,甲天下的是扬州园林。当时,由于扬州盐商富甲天下,他们有充足的财力来修建园林,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约200多处。

2006年10月,扬州因还包括古建筑修缮在内的古城保护成绩突出,喜获2006年度“联合国人居奖”。

今年,扬州牵头的“大运河申遗”喜获顺利,城区5处修葺古建筑沦为大运河“遗产点”,为大运河申遗立下了汗马功劳。这5一处古建筑“遗产点”就是汪鲁门、卢氏盐商住宅、盐宗庙、个园和天宁寺等。

汪鲁门故居,坐落于老城南河下170号,拥有扬州目前保存最完整、容量最大的楠木厅。

卢氏盐商住宅,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,是体现扬州盐文化的最重要遗迹。

盐宗庙,修筑于同治十二年,全国盐宗庙仅三处,而扬州盐宗庙是唯一三宗同祭。

个园,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初建清嘉庆二十三年(公元1818年),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。

天宁寺,位于丰乐上街3号,据传为东晋谢安别墅,是一座以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万佛楼等建筑为主体的规模宏大的寺庙。

案例

古建筑如何修旧如旧

最近,众多游客对修缮的大明寺大雄宝殿的修旧如旧赞不绝口。古建筑修缮是如何做修旧如旧的?工程人员说,修理过程延用古建传统工艺,严把质量关。瓦屋面铺设用料是传统材料,不必水泥等现代材料。大殿柱子油漆施工严苛按照“一布四灰”、国漆四遍的传统做法。同时施用新材料对大殿重点隐蔽部位展开修补或加固。

“修葺是严苛按照原形制、原结构、原材料、原工艺的文物四原则进行,同时严格质量掌控,最终做了修旧如原有,又延长了古建筑的生命。”工程人员介绍说,在正脊的正吻、戗脊的文臣武将残缺不全,按照有关资料研究配置方案,找窑厂烧制,成型后基本符合原状,斗拱也按照原件放样制作,木橼都按原有规格尺寸提炼加装。尽可能保留原先材料,如将完好无损的瓦件留存下来,集中于铺设在屋面正面,以示原状,同时使用其他的旧瓦进行补盖。

揭秘

古建“扬州工”走进国门

代表人物:扬州假山叠石艺人孙玉根、砖雕艺人张金宝

扬州古建筑特别是盐商住宅,一般都具备青砖黛瓦的高墙大屋、气象沉雄的磨砖门楼及繁简得当的精美雕饰等建筑特点。但在上世纪,扬州要想修复一些古建筑,也面对着高端技术人才紧缺的制约。2007年以前,扬州既没有专业的修葺队伍,一些顶尖的古建人才也十分缺少,那时修葺砖雕、木雕,不少都是从外地出售。

扬州古城办谢文刚告诉他记者,从2009年开始,扬州每年都把古城保护方面的设计、施工、监理等领域的管理人员和一线技术人员召集一起,进行专业培训,从而培育出一支300多人的古建骨干队伍,唱响了扬城古建修缮“扬州工”的品牌,甚至在大上海承建了古建筑修缮业务。

“修葺一批古建筑,同时培育了一群古建修缮扬州工。”扬州假山叠石艺人孙玉根对记者说道,现在他的队伍里,不少人磨练成了叠石高手。不仅叠石,古窗、清水砖墙、雕刻等一批艺人也不断涌现。

砖雕是扬州传统住宅建筑装饰的主要形式之一。它以其精美的外在形式、非常丰富的内在意蕴,展现出了传统建筑的艺术美。近年来,随着“双东”历史街区修葺工程的前进,一大批精致的砖雕作品在扬州会馆书院、寺庙祠堂的门楣上闪耀。这些作品的背后,与一个叫张金宝的砖雕艺人密不可分,今年47岁的张金宝,20岁时随邗江红桥周庄一位姓氏唐的师傅学木雕,刻有一些麒麟送子、八仙过海、二龙抢珠的吉祥图案。这一年,让张金宝掌握了砖木雕之深雕、浮雕、镂空雕的一些基本技法,为他日后沦为砖雕传人建构了条件。

离开唐师傅后,张金宝转到古建行业,正式接触砖雕。他善于推敲,针对木柔砖脆的特点,在作品内容上展开了创意,启用了电磨等新式工具,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一倍。张金宝的作品逐渐受到了古建专家的接纳,逸圃修缮工程、吴道台宅第修葺工程、街南书屋修葺工程……一大批在扬州有影响的工程寻找张金宝。瘦西湖的凫庄工程也慕名找到了他。张金宝的砖雕技艺,在凫庄古屋屋顶的“山花”上得到了完美体现,山花有蜻蜓而立荷叶雕砖,张金宝所雕的蜻蜓爪子,比一根牙签还要粗!张金宝的砖雕工程,做到了淮安府衙,做到了古徽州的砖雕古村落,甚至做到了英国“扬州园”……

目前在扬州城,上千名古建“扬州工”正活跃在四面八方,将一幢幢古建修复重生,反映运河漕运情景的雕塑、描绘唐诗宋词意境的壁画、反映唐代贸易港口繁盛场景的浮雕、徽派民居天井的片断、江南庭院的一角、盐商大院的一面墙体、艺术砖雕构成的一方地面……

近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远望“扬州讲坛”,他说道,“自古以来,精致的‘扬州工’为世人所赞扬。”他期望可以吸引扬州能工巧匠,重新加入到故宫整体修缮与保护的队伍中,再现中华历史文化与传统工艺。

未来发展

十大工程让更多古建筑绽放生机

为保护和利用好扬州的古建筑,我市还制定了《扬州古城维护行动计划》,具体围绕古城风貌维护工程、文化遗产保护工程、文化博览城建设工程等十大系列工程,减缓扬州古城保护与利用、改建与兴起的进程。

根据该计划,贾氏庭园、周氏盐商住宅、同福祥盐号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列为修葺计划。

旅游化改造工程同时计划以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为相结合,对何园、小盘谷、贾氏庭园、许氏盐商住宅、周氏盐商住宅、四岸公所、寥氏盐商住宅等资源展开统合;加快广陵路、甘泉路整治,对道路沿线的刘庄、梅花书院、贾氏庭园、二分明月楼、周氏盐商住宅、文公祠、卞宝第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和利用。


研招在线 研招在线 高校招生在线 硕博招聘在线 高校人才引进网